春節是中國歡樂喜慶的傳統節日,也是腦血管病高發的時刻,對于戰斗在一線醫務人員來說,節日的喜慶祥和依然不會減慢我們救死扶傷的腳步。
患者朱女士,48歲,2018年02月11日晚突發劇烈頭痛伴陣發性嘔吐2小時急診入我院神經外科,急診頭顱CT提示:環池、鞍上池、側裂池內見高密度影,相應腦池變窄,環池不清。根據患者病情高度懷疑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動脈瘤在神經外科領域具備“險、急”的特點,常被比喻為顱內的“定時炸彈”,其病死率為45%~49%,在破裂出血第一周高達27%,而且存活者致殘率高。其再次出血風險很高,兩周內再次破裂出血率高達22%,一個月內為33%,每年仍有3%的再出血風險。二次出血的死亡率接近70%,動脈瘤一旦確診,均應積極處理,避免其再次破裂出血。
患者入院時血壓:194/116mmHg,急查電解質報危急值提示:K 2.47 mmol/L,此時患者面臨隨時可能顱內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的風險。為明確診斷,在止血、鎮靜、止痛、防治腦血管痙攣、控制血壓、糾正低鉀血癥的同時,核磁共振室、CT室積極配合,開通綠色通道優先檢查,在我院1.5T核磁共振及128層螺旋CT的幫助下行腦血管造影檢查,終于明確導致患者劇烈頭痛的元兇就是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分叉處動脈瘤破裂出血。
頭顱CT可見蛛網膜下腔出血 |
1.5T核磁共振及128層螺旋CT的腦血管造影明確診斷:右側大腦中M1段分叉處動脈瘤 |
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是四級手術,是神經外科手術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手術之一,此前受制于硬件、技術、以及醫院等級的要求,此類患者均轉往了上級醫院,有的病人在轉院途中發生病情變化,嚴重影響患者預后。隨著我院成功創建三級醫院,德國萊卡顯微鏡、德國蛇牌顯微器械、美敦力開顱動力系統、1.5T核磁共振、128層CT等醫院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神經外科不斷提高顯微手術技術,創造條件開展腦血管病的微創手術、顯微手術。
神經外科團隊采取措施控制血壓,糾正低鉀血癥,2018年02月14日,春節前一天,各項術前準備均已完善。在麻醉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多學科聯合保駕護航下行氣管插管全麻顯微鏡下右側眶外側入路動脈瘤夾閉術,整個手術風險環節多、技術要求高、操作難點大,但在醫療團隊的精心準備和密切配合下,手術順利,成功將動脈瘤夾閉,拆除了患者顱內的“定時炸彈”,解除顱內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死亡風險,患者術后逐漸恢復,復查頭顱CT腦血管造影(CTA)動脈瘤夾閉完全,載瘤動脈通暢。3月1日患者康復出院,無神經功能障礙。雖因疾病的原因患者一家錯過了大年三十在家團聚看“春晚”,但是經過醫務人員以及患者家屬的共同努力,患者終于可以無憂與家人共度元宵節了。
復查頭顱CT腦血管造影(CTA)動脈瘤夾閉完全,載瘤動脈通暢 |